發(fā)布日期:2017-08-25
阿爾茨海默?。ˋD),又稱老年癡呆癥,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,該病表現為大腦認知功能減退,包括在發(fā)病初期癥記憶力下降,情緒異常,并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,不僅病人痛苦不堪,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。
阿爾茨海默癥至今仍然無法預防,治療及治愈。隨著人類壽命延長,老年人口數增加,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也越來越多。僅在美國,就有超過500萬的人口罹患阿爾茨海默癥。許多患者在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癥時,疾病往往已經發(fā)展到中晚期。一些研究發(fā)現,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在出現明顯癥狀的十幾年前大腦可能就已經發(fā)生病理改變。因此,進行早期診斷和干預對于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,減輕家庭、社會醫(yī)療負擔具有重要意義。
近日,發(fā)表在JCI Insight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,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表現出大量視網膜病變,包括標志性的淀粉樣蛋白沉積。通過視網膜掃描對阿爾茨海默癥進行檢測,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敏感性。這項研究是阿爾茨海默癥研究中的重大突破之一,有望開發(fā)出一種低成本、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法,促進高危人群的早期診斷和更有效的干預措施實施。
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、美國希德斯-西奈醫(yī)療中心(Cedars-Sinai)的神經外科醫(yī)生Maya Koronyo-Hamaoui博士表示,這項研究結果表明,視網膜可能是診斷阿爾茨海默癥的一個可靠依據。分析視網膜的主要優(yōu)勢之一是可重復性,這使得我們能夠檢測潛在的患者以及跟進疾病進展。
10年前,官方診斷阿爾茨海默癥的唯一方法就是死后分析他們的大腦。近年來,醫(yī)生們已經可以使用PET來掃描患者的大腦,來確定疾病的標記。然而,PET檢查價格昂貴且有侵入性,因為病人需要注射放射性示蹤劑。
Koronyo-Hamaoui博士的團隊一直在著手研究一種更低成本、更少侵入性的技術。他們和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的神經視覺成像公司(NeuroVision Imaging) 、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(yè)研究組織(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) 、南加州大學(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)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研究人員進行合作,將他們的非侵入性眼睛篩查技術應用到人類身上。
在這項研究中,研究人員對16名患者進行了臨床試驗,他們喝了含有姜黃素(姜黃的一種天然成分)的溶液。姜黃素會導致視網膜中的淀粉樣斑塊“亮起來”,并可以通過掃描來檢測到。
然后研究人員將這組患者和年輕、認知健康的個體進行比較,發(fā)現他們的研究結果與通過標準侵入式方法檢測得到的結果一樣準確。
這項研究的另外一個關鍵發(fā)現是研究人員在之前被忽視的視網膜邊緣區(qū)域發(fā)現了淀粉樣斑塊。視網膜上的斑塊數量與大腦特定區(qū)域的斑塊數量有關。
美國希德斯-西奈醫(yī)療中心神經外科系主任Keith L. Black博士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,他表示,這項研究為早期診斷發(fā)現阿爾茨海默癥提供了希望。我們希望,視網膜掃描技術能夠作為一種篩查手段,盡早發(fā)現這種疾病,以便通過藥物和改變生活方式來干預改變病程。
來源:生物探索(微信號 biodiscover)